运动作为减肥的有效手段,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避免以下误区,以健康、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才能在减重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快速了解本文重点,请至文末阅读。
01
初次运动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这种做法不仅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关节磨损等运动伤害,还可能引起过度训练综合症表现为持续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正确做法:循序渐进,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随着身体适应,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例如,可以从每天快走 30 分钟开始,逐渐过渡到慢跑或有氧操等。
02
运动前忽视热身,运动后忽略拉伸。热身可以帮助提高肌肉温度,增强肌肉弹性,预防运动伤害;拉伸有助于放松肌肉,减少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正确做法:完整的运动计划应当包括充分的热身和拉伸环节,确保每次运动安全有效。
03
有人误以为只要每天跑步或骑自行车,就能成功减肥。实际上,单一的运动模式容易让身体适应,导致减重停滞,即所谓的平台期。
✔正确做法:多样化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运动的乐趣,避免枯燥,还能全面刺激不同肌肉群,提高身体新陈代谢率。结合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与力量训练(如自体重训练),不仅能燃烧脂肪,还能塑造肌肉线条,提升整体体能。
04
空腹运动能更快燃烧脂肪是一个误解。空腹状态下运动,尤其是在高强度运动时,可能因血糖过低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昏厥。
✔正确做法:理想的运动时间应是在进食后 1-2 小时,这时体内既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又不会感到身体过于沉重。当然,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灵活调整。
05
运动减肥并非万能钥匙,不配合合理饮食,效果将大打折扣。单纯依赖运动而不控制能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运动补偿效应”,即运动后因为饥饿感增加而过量进食,甚至超出运动消耗的能量,最终结果是体重不减反增。
✔正确做法:合理的饮食搭配应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同时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肌肉修复与生长。
误区一:运动小白一开始就上高强度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随着身体适应,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误区二:忽视热身与拉伸
热身可以帮助提高肌肉温度,增强肌肉弹性,预防运动伤害;拉伸有助于放松肌肉,减少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误区三:长期单一运动模式
单一的运动模式容易让身体适应,导致减重停滞,即所谓的平台期。多样化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运动的乐趣,避免枯燥,还能全面刺激不同肌肉群,提高身体新陈代谢率。
误区四:空腹运动效果更好
理想的运动时间应是在进食后1—2小时,这时体内既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又不会感到身体过于沉重。当然,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灵活调整。
误区五:忽视饮食控制
合理的饮食搭配应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同时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肌肉修复与生长。
来源:
中国疾控中心
校对:
樊琳琳
审核:
王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