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餐桌上的这杯"佳酿",让你的血糖飙升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05-09        打印文章       字体:[        ]



天气渐渐炎热

晚风吹过的路边

羊肉串、小龙虾……

再配上冰冰凉凉的啤酒

多少人上了一天的班

为的就是这一口!

但你知道吗

啤酒喝多了

要小心血糖飙升!


(快速了解本文内容,可至文末查看。)




为什么啤酒不甜还会让血糖飙升?



你可能想不到,各类啤酒比面包、糖类更容易引起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

对比来看,白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约为75(平均值),蔗糖的血糖生成指数为65,而普通啤酒(如酒精含量为4.5%的某品牌啤酒)的血糖生成指数约为119,即便是稍低一些的也达到了65~90左右,都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超过70即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啤酒中明明不含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高(3~4克/100毫升),为什么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消化吸收快

和其他含糖饮料一样,啤酒饮用时不需要咀嚼,而且其中不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等延缓消化吸收速度的成分。只要喝下肚,其中糖分几乎立刻就会被吸收利用,从而导致血糖的快速升高。

(2)短时间内容易摄入多

啤酒酒精含量低,不少人喝起来停不下,一次几瓶起步,导致糖分摄入成倍增加。

(3) 容易引发饥饿感

血糖的剧烈波动容易让人迅速感到饥饿,从而吃下更多食物,进一步推高血糖。

啤酒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这可能导致血糖大幅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引发的头晕、心悸甚至休克,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






长期喝酒

身体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觉得“小酌怡情”,但饮酒时,我们除了要考虑饮酒量的多少,更需要考虑饮酒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一句话,长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1) 更易使血糖发生波动

长期饮酒会让血糖频繁且相对剧烈的波动(血糖升高或降低都有可能),对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尤为危险,会加速病情发展。

(2)升高血脂

酒精是“空能量食物”,只提供能量,不提供其他营养素。热量过剩,加上高热量的下酒菜,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危害心脑血管健康。

(3)伤肝

酒精代谢增加肝脏负担,易诱发脂肪肝。继续喝酒会让脂肪肝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4)伤胃

酒精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炎,甚至增加胃癌风险。喝酒不吃主食,还会让胃失去保护,使伤害进一步加剧。

(5) 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健康

长期饮酒损伤记忆力、专注力、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每天两听啤酒可能就会让大脑加速老化。






如何降低喝酒的危害?



首先要强调,我们不提倡饮酒。但如果在一些必须饮酒的场合,以下小技巧可以帮你尽量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1)喝酒前吃主食,优先选择粗杂粮类主食:

喝酒前吃点粗粮主食,比如红豆糙米饭、燕麦、小米饭等,保护胃黏膜,同时补充酒精代谢消耗的维生素B1。粗杂粮含有更丰富的B族维生素,尤其推荐。

(2)小口慢饮,酒桌“划水”更健康:

小口慢喝,减少酒精对肝脏的冲击。喝酒时多吃新鲜蔬果,补水又补维生素,加速酒精代谢。

(3)喝酒期间多喝水,促进酒精排出:

喝酒时多喝温开水、柠檬水或淡茶水,帮助身体排出酒精。






本文重点在这里


为什么啤酒不甜还会让血糖飙升?

1、消化吸收快,喝下后,其中糖分几乎立刻就会被吸收利用,从而导致血糖的快速升高。

2、短时间内容易摄入多。

3、容易引发饥饿感,从而吃下更多食物,进一步推高血糖。


长期喝酒,身体会发生什么?

1、长期饮酒会让血糖频繁且相对剧烈的波动,对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尤为危险,会加速病情发展。

2、容易升高血脂。

3、酒精代谢增加肝脏负担,易诱发脂肪肝。

4、酒精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炎,甚至增加胃癌风险。

5、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健康。


如何降低喝酒的危害?

1、喝酒前吃主食,优先选择粗杂粮类主食。

2、小口慢饮,酒桌“划水”更健康。

3、喝酒期间多喝水,促进酒精排出。


GSCDC


健康科普


来源:

科普中国

校对:

刘蓉茸

审核:

王文军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