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甘肃省育儿补贴申请,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11-18        打印文章       字体:[        ]




甘肃省育儿补贴对象是谁?

标准是多少?

申请人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一起来看一下吧!



甘肃省育儿补贴制度

从什么时间开始实施?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甘肃省育儿补贴对象是谁?

标准是多少?

补贴对象: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户籍在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补贴标准:育儿补贴按年计算,按照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一次性发放

其中,对202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婴幼儿,可连续申领3年补贴,共计10800元;对于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可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补贴金额。先申领整年补贴,再申领剩余月份补贴(具体算法详见《2022-2024年各月份出生婴幼儿申领育儿补贴金额对照表》)



育儿补贴申领人

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申领育儿补贴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1名申领人。申领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婴幼儿父母一方,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父母离异的,由父母亲中具有抚养权的一方申领育儿补贴。

2、婴幼儿父母作为监护人缺失的,由其他监护人申领,包括顺位监护人、指定监护人、儿童福利机构。




申领育儿补贴

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申领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1、婴幼儿基本情况:婴幼儿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出生日期、性别、户籍地址、孩次信息;如不是一孩还需填写哥哥、姐姐的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

2、申领人基本情况: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手机号、现居住地址、与婴幼儿关系。申领人为婴幼儿亲生父母一方的,还需提供婴幼儿亲生父母之间目前的婚姻状况。

3、申领人或婴幼儿社会保障卡(收款账户)账户类型及账户信息,尚未办理社会保障卡的可通过申领人或婴幼儿其他银行卡发放。




申领育儿补贴

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首次申请时需提交相关材料;首次申请后,次年申请续领如相关信息无变化,无需重新提交材料,仅需在线确认或通过子女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线下确认申请信息即可。若相关信息有变化,需按要求补充提交新材料。

申请相关材料主要包括:

1、婴幼儿有关材料:《出生医学证明》《居民户口簿》首页及婴幼儿页

2、申领人有关材料:

申领人为婴幼儿亲生父母:需提供结婚证。如离异,提供离婚证及离婚协议(或离婚调解书、生效的裁判文书等法定有效材料),应体现婴幼儿抚养权有关信息;如丧偶,需提供申领人配偶有关信息。

申领人为婴幼儿养父母:需提供《收养登记证》或民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合法收养证明材料。

申领人为其他监护人其他监护人包括顺位监护人、指定监护人和儿童福利机构,应按照申领要求提供相应材料。

线下申请的,除线上办理所需材料的原件外,还需提供申领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原件。




甘肃省内如何提交

育儿补贴申请?

以线上申请为主,申领人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平台“育儿补贴”小程序,或通过“甘快办”APP(支付宝和微信“甘快办”小程序)首页进入育儿补贴申领专区,登录“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按提示提供有关材料申请。

线下申请可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办理。申领人是儿童福利机构的,需到机构登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申请,并提供所需材料。

【特别提醒】甘肃省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仅开通以上申领渠道,请通过指定渠道提交申请。育儿补贴申领过程中,不需要提供银行卡密码,更不会要求申领群众转账。凡遇到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进行转账操作等情形,请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育儿补贴申请时限

有哪些要求?

申领人按年度申请。未在规定的年度内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当年申请资格。

1、对于202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婴幼儿,首次申请应在出生当年或次年提出,并在之后的连续两个年度分别提出续领申请。

2、对于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婴幼儿:

2022年出生的婴幼儿,可申领1次,应当在2025年提出;

2023年出生的婴幼儿,可申领2次,分别在2025年和2026年提出;

2024年出生的婴幼儿,可申领3次,分别在2025年、2026年和2027年提出。

3、符合申领条件的婴幼儿,在2025年1月1日及以后死亡的,可申领死亡当年的育儿补贴。申领人原则上应在婴幼儿死亡当年提出申请,出生当年死亡的可延至次年。2024年12月31日及以前死亡的婴幼儿不在申领范围。




甘肃省育儿补贴如何发放?

补贴经申领人提出申请后,需经过初审、审核确认等环节,审核确认后发放。原则上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底前,一次性发放本季度已经审核确认对象的年度育儿补贴,具体时间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实际确定。育儿补贴鼓励通过甘肃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统一发放,发放渠道主要为申领人或婴幼儿的社会保障卡,尚未办理社会保障卡的,可通过申领人或婴幼儿其他银行卡发放。申领人是儿童福利机构的,发放渠道为儿童福利机构对公账户。




甘肃省社会保障卡如何办理?

我省育儿补贴发放渠道主要为申领人或婴幼儿的社会保障卡,尚未办理社会保障卡的,可按照当地社会保障卡办理要求,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前往就近社会保障卡合作银行服务网点现场办理、立等可取。

也可登录“甘肃人社公共服务平台”(https://wsbs.rst.gansu.gov.cn/)进行线上办理,还可通过“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微信服务号或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掌上办理,具体要求以当地人社部门解释为准。




婴幼儿死亡的情况下

可否申领育儿补贴?

符合申领条件的婴幼儿,在2025年1月1日及以后死亡的,可申领死亡当年的补贴。申领人原则上应在婴幼儿死亡当年提出申请,出生当年死亡的可延至次年。

符合申领条件的婴幼儿,在2025年1月1日及以后死亡但尚未完成户籍登记的,申领人可向其户籍所在地申领。申领人需提供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死亡证明相关材料、申领人户口簿首页,以及可判定申领人与婴幼儿抚养关系的材料。




甘肃省符合政策孩次

如何认定?

按照《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子女数按以下原则进行计算:

1、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亲生子女,计算子女数;

2、夫妻在办理结婚登记之前或复婚夫妻在复婚之前,生育的与双方均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子女,计算子女数;

3、婚姻存续期间依法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与夫妻一方或双方无血缘关系的子女,视为夫妻双方的亲生子女,计算子女数;

4、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的子女,不计算子女数;

5、已死亡的子女或失踪且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子女,不计算子女数。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婴幼儿,可享受育儿补贴,不受子女数不超过三个的限制:

1、夫妻共同生育三个子女,其中有子女经鉴定为残疾的,依法再生育相同数量子女的;

2、政策内生育多胞胎的;

3、合法收养或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婴幼儿。




婴幼儿户籍迁移的

如何申领育儿补贴?

婴幼儿户籍迁入、迁出的,可根据实际选择在迁入、迁出地申领育儿补贴,不能重复申领。婴幼儿户籍迁出我省的,户籍迁出前已提交申请并审核确认的享受我省当年育儿补贴;户籍迁入我省并提交申请,且符合我省政策规定的享受我省育儿补贴,户籍迁入我省前已申领当地育儿补贴的不能申领。婴幼儿户籍在省内迁移的,迁移前已提交申请并审核确认的,在迁出地享受当年育儿补贴。




与育儿补贴有关的

优惠政策有哪些?

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申领人如何查询

育儿补贴申领进度?

线上申请和现场申请的均可通过育儿补贴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具体操作为:通过支付宝、微信或“甘快办”APP等申领渠道,点击“育儿补贴”专区,进入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首页即可查看。

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手机申请端)中的申领进度状态分为未提交、受理中、待完善、卡号有误、异议退回、待发放、已发放、审核终止等8种。

现场申请的也可到婴幼儿户籍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询。




没有《出生医学证明》

怎么办?

原则上《出生医学证明》为必要材料。如《出生医学证明》尚未办理,可在婴幼儿住院分娩所在医疗机构咨询后,并按程序到相应机构办理;如未在医疗机构分娩,可在婴幼儿预落户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程序办理;如丢失等可在原《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机构所在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程序补办。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供《出生医学证明》,可提供《收养登记证》、DNA亲子鉴定等有助于判定亲子关系的文件。




申请信息、材料提交后

如何修改?

申领人可在县级审核确认前撤回修改。线上办理的可登录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撤回,现场办理的由工作人员PC审核端“育儿补贴信息管理”页面撤回。县级审核确认后无法修改。




育儿补贴申领可否

委托代办?

如遇申领人因身体条件不允许等特殊原因无法线上亲自办理的,可通过委托代办的方式现场办理。被委托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申领人的授权委托书,以及现场办理所需信息和材料,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现场办理。




甘肃省育儿补贴经办机构

咨询电话如何查找?

我省育儿补贴发放按照申领人提交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确认的流程受理申领,申请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在工作时间内向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经办机构电话咨询。

(扫一扫了解更多资讯电话)





GSCDC


健康科普


文字来源: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

甘肃省计划生育协会

校对:

咸婷

审核:

何爱伟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小程序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