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体重?
人体所属的组织器官、体液等累加的总重量称为体重。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指标,分为脂体重和瘦体重。
脂体重主要是指身体中脂肪的重量,等于体重与体脂率的乘积。
瘦体重由身体细胞重量、细胞外水分、和去脂的固体部分(主要是骨骼、肌肉等)组成。瘦体重=体重-脂肪重量,正常情况下,瘦体重与身体脂肪含量有一定比例。
脂体重过高,也就是人体内脂肪过多,是导致体重超标的主要原因。减重的实质主要就是降脂。
2.如何科学测量体重?
科学测量体重有三个要素,时间、着装及站姿。
时间:以早晨起床排空大小便,并且未进食前测量体重为佳。这样,可以将体重误差减至最少。一般说来,体内的宿便,加上一顿普通的早餐就可以让人增重2至3公斤。
着装:为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测量时应该仅着内衣内裤,并且脱去鞋袜。衣物对体重的影响在冬天穿着较厚时尤为明显。
站姿:在测量体重时,将体重秤置于水平地面,双脚自然分开站立于体重秤上,双臂自然下垂,头部正对前方,保持身体重心平衡,读取体重秤上的数值。在此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踮脚。当踮脚的一刹那,体重读数会比正常值略高,而当下落的一瞬间,体重读数又会比正常值稍低。
3.如何科学衡量体重?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通过将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它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正常的体重指数范围因地区和人群而异,但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范围是18.5~23.9。体重指数低于18.5可能表示体重过轻,而高于23.9可能表示超重或肥胖。需要注意的是,BMI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例如运动员、孕妇或老年人等,而且由于不是直接测量身体成分,所以不能区分脂肪量和瘦体重。
体脂率: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有一部分人,体重指数正常,但体脂率却高于正常值,我们称之为“隐形肥胖”;体重指数相同的人,体脂率越高,则外形越臃肿。
腰围: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积聚最重要的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的腰围一般小于85厘米,成年女性的腰围一般小于80厘米。如果腰围过大,男性≥90.0厘米、女性≥85.0厘米即可诊断为成人中心型肥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腹型肥胖。四肢修长,体重达标,唯独大腹便便,腰围过粗甚至超过臀围。这样的体型从外观上看很像苹果,也被形象地称作苹果型肥胖。腹型肥胖是由于脂肪组织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腹腔内,人体也具有很大的危害,容易导致多种代谢异常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
所以,衡量体重是否健康,不能仅使用体重指数这一个指标,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群,体脂率不一定正常;体重指数和体脂率都正常的人群,腰围不一定达标。因此,要科学认识体重,必须从体重指数、体脂率和腰围三个方面综合判断。
撰稿:高佩媛
校对:周煜皓
审核:何爱伟
上一篇:甘肃省健康气象风险提示(9月1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