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软萌“陷阱”:可爱皮囊下的致命真相(关于鼠疫防治)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05-16        打印文章       字体:[        ]



444.gif



《哪吒之魔童闹海》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截至5月13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总票房已经突破158亿,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下一个要超越的目标则是《泰坦尼克号》。



“哪吒热潮”还在持续“燃爆”朋友圈!相信不少朋友走出电影院后,都被电影里憨态可掬的旱獭萌到,甚至不自觉养成了个习惯——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啮齿类动物,耳边就会自动循环那句魔性台词:“别吃了,收你来了!”


近日有网友在甘肃甘南通往美仁大草原的国道上拍摄到可爱的一幕,偶遇两只“打闹”的土拨鼠。圆滚滚的身子,呆萌的表情,打架都透露着莫名的喜感。



不过,电影里的欢乐归欢乐,现实中的“同款萌物”,却藏着让人后背发凉的致命危机!

旱獭,俗称土拨鼠。是甲类传染病鼠疫的自然宿主!鼠疫杆菌悄无声息地寄生在它们身上。对,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曾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三次鼠疫大流行,造成数以亿计的人口死亡的鼠疫。


鼠疫传播方式



这些肉眼看不见的“杀手”,能通过跳蚤叮咬、直接接触,甚至是吸入含有病菌的空气飞沫,迅速感染人类。一旦感染鼠疫,高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痛等症状会如潮水般袭来,重症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病死率高达30%-100%!这可不是电影里的特效场景,而是实实在在威胁生命的危机。


鼠疫的临床表现


不要觉得鼠疫年代很久远,其实鼠疫在中国并没有绝迹。202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出一例由区外输入的原发性鼠疫病例。2023年8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报告2例鼠疫确诊病例。


这些真实案例都在警示我们:电影里的旱獭是“快乐担当”,现实中的旱獭却是“病菌载体”,和它们亲密接触,就像是在玩一场“致命的游戏”!


也许你会想:“就逗一下,能有多危险?”但鼠疫杆菌的传播,往往就在一瞬间。而且,鼠疫可是和霍乱同属我国传染病防控的最高级别(甲类),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务必做到“三报三不”:


 “三报”原则,及时上报不拖延:


◉ 报告病死鼠及其他疫源动物:在鼠疫疫源地,如果发现病死的老鼠、旱獭、野兔等疫源动物,千万不要擅自处理,立即报告相关部门。比如在户外看到旱獭尸体,第一时间拨打防疫电话,让专业人员来处理。


◉ 报告疑似鼠疫患者:要是身边有人出现突发高热、淋巴结肿痛等疑似鼠疫的症状,不要犹豫,赶紧报告并送医。早期识别和报告,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及急死患者:遇到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或者急死患者,一定要及时报告,以便排查鼠疫风险,防止疫情扩散。



“三不” 铁律,远离危险不侥幸:


⨂ 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像鼠类、旱獭这些疫源动物,即便它们看起来再可爱,也绝不能私自捕猎。捕猎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让自己暴露在感染鼠疫的风险中。


⨂ 不剥食或处理疫源动物:千万不要因为贪吃或者好奇,去剥食、处理疫源动物。它们身上携带的鼠疫杆菌,可能在你接触的瞬间就入侵你的身体。


⨂ 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制品离开疫区:疫区的疫源动物及其制品,如皮毛、标本等,都可能隐藏着鼠疫杆菌。不私自携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电影的欢乐可以回味,但生命只有一次。对旱獭最好的喜爱,不是近距离接触,而是保持安全距离,让它们在大自然里继续做自己的“快乐精灵”!




GSCDC


健康科普


撰稿:王扬扬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