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布病宣传核心知识要点30条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05-16        打印文章       字体:[        ]



222.gif




01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家畜,人类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其制品感染。


02

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直接接触传播:经皮肤及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是最主要的方式。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及布鲁氏菌培养物,经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布鲁氏菌经口腔、食管黏膜进入机体。食用未经消毒的乳制品(如生鲜奶、奶酪)或未煮熟的病畜肉。 

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或尘埃(常见于养殖、屠宰场等环境)。


03

哪些人容易感染布病?


人类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凡是接触到患布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员,或者生活在布病疫区的人员,或者接触到被患布病家畜污染环境的人员都有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重点职业人群因接触机会多而更易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包括从事牛羊饲养、放牧、接羔、育羔人员和兽医,从事牛羊屠宰、交易以及皮毛、乳肉加工等职业人员,以及参与布鲁氏菌研究工作的人员等。



04

人患布病后一般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为2周。以寒颤、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为主要表现。发热呈现出“波状热”,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体温下降时可出现大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骨关节、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损害等并发症。 病程在3个月以内为急性期,3-6个月为亚急性期,超过6个月为慢性期。


05

人与人之间会传播布鲁氏菌病吗?


日常生活接触,比如一起吃饭、工作、学习、握手及共用电话等,都不会传播布鲁氏菌病。已有文献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与医源性传播等传播可能性,但传播概率和流行病学意义较小。


06

布鲁氏菌病患者治愈后还再感染布鲁氏菌病吗?


布鲁氏菌病患者治愈后,机体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种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当过量的布鲁氏菌病再次侵入机体时,能够突破免疫屏障,再次感染发病。如果病愈的人仍长期生活或工作在病原菌较密集的环境中,反复接触病原菌可能再次感染发病。


07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如何?养殖场如何开展消毒?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55℃湿热1小时或者60℃湿热10-20分钟、75%酒精、0.1%新洁尔灭和含氯消毒剂可将其灭活。养殖场圈舍用1:400氯制剂喷雾消毒或无家畜时用2%-3%的火碱消毒,日常每周2次,疫情发生时每天2次。场区、运动场、主干道及粪场用3%火碱喷洒消毒,每周2次。产房每次使用后立即用2%-3%火碱或1:400氯制剂进行消毒,生产用具用1:400氯制剂浸泡或喷洒消毒。






GSCDC


健康科普


撰稿:马明辉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