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检索模块: 新闻 机构 健康 地方 主题 通知 互动 接种
栏目分类: 不限 中心动态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通知公告 健康提示 地方信息
按时间搜索: 不限 一天内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二年内 三年内
-
科普宣传 护航健康 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进地铁”
科普宣传 护航健康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进地铁”为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普及良好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省疾控局和省疾控中心精心策划制作了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灯箱海报和地铁视频,在兰州地铁一号线全线投放展播。本次宣传以“疾控守护健康·疾控与您同在”为主题,海报内容涵盖“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十要义”“保护视力 预防近视”“全生命周期守护 让健康从‘齿’开始”“保持健康体重 开启健...
-
什么?看唇色也能辨别身体状况?
本文重点在这里唇色偏白可能是气血不足。唇色深红可能是内火过旺。唇色青紫可能是血流不畅。唇周泛黑可能是湿气过重。不过每个人的唇色,还跟自身肤色、皮肤薄厚、血管数量和分布等都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唇色也可能会因为色素沉着而变深。如有以上这些情况,请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判断!在秋季,这样保护你的唇:1、补足身体水分。2、选对、用对唇膏。由于唇部的纹路是纵向的,建议竖着涂唇膏,这样符合唇纹的规律,保湿效果...
-
一碗炒饭吃进ICU?警惕“炒饭综合征”!(关于蜡样芽孢杆菌)
近日,广东江门,50岁的陈先生(化名),将前些天冷藏的米饭做成炒饭食用,饭后不久,便出现了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被送至医院时,他已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经ICU医务人员抢救,陈先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经检查,陈先生罹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多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因此,由其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称为 “炒饭综合征”。(快...
-
这是一篇“甜甜”的科普,打开看看吧
你知道红糖、白糖、冰糖这三种常见食用糖,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相互替代吗?今天小编就给您介绍一下,这个“甜甜”的知识。想要快速了解本文重点,请至文末阅读。01红糖:益气养血,散寒暖胃 红糖也称为黑砂糖,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经提汁、澄清、煮炼,采用石灰法工艺制炼而成的未分蜜粗糖,整个加工过程中除石灰外不加入任何化学试剂以及食品添加剂,完全保留甘蔗原有风味和营养物质。红糖性味甘温,具有益气养血、...
-
“孩子突然又吐又拉,到底怎么回事?”诺如高发季,请做好防护!
秋、冬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地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场所。如何科学预防诺如病毒来袭?疾控君给您支招! (快速了解本文内容,可至文末查看。)警惕!诺如病毒进入高发季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诺如病毒感染的特点 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60℃均...
-
不想“大鱼大肉”还可以怎样补充蛋白质
• • • • •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蛋白质摄入量为男性65克/天,女性55克/天。但是并不每个人都喜欢吃“大鱼大肉”,那么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补充蛋白质吗?快速了解本文重点,请至文末阅读。可以用这些食物,补充蛋白质# 杂豆 # 杂豆(包括绿豆、红豆、豌豆等)蛋白质含量为20%~30%。如果焖饭时加点杂豆,其中的赖氨酸与谷类中的蛋氨酸互...
-
身体有病,可能会变臭?警惕身体给你的警报!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天然的气味,我们称之为“体味”。很多人觉得身体出现异常气味,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导致的,只要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即可。但你可别小瞧这些“体味”,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疾病时,身上的“体味”也会发生变化,成为患病的报警信号!身体出现哪些异常味道可能是病了?来跟疾控君了解一下吧!(快速了解本文内容,可至底部查看。)身体出现这4种“臭味”可能是疾病找上了你烂苹果味警惕⚠️重度糖尿病⚠️ 这种...
-
全国爱牙日 | 你该关注口腔健康啦!
全 国2024爱 牙 日你该关注口腔健康啦!2024年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全生命周期守护 让健康从‘齿’开始” 。一、爱护牙齿,学会正确刷牙儿童2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是“圆弧刷牙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二、...
-
全球洗手日——用简单的洗手习惯守护健康
每年的10月15日 是全球洗手日 今年的主题是“为什么干净的双手仍然重要?” 洗手是经济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之一,因为手是人体接触致病微生物最多的部位之一。正确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可以远离致病微生物,预防疾病。 快速了解本文内容,可至文末查看。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洗手?1、清洁操作前要洗手,比如做饭、吃饭、抱孩子、喂孩子、护理老人、接触口鼻和眼睛等操作前。2、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