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世界孤独症日 | 用爱点亮星星的轨迹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04-02        打印文章       字体:[        ]
世界孤独症日用爱点亮星星的轨迹.jpg



1743650712855338.png



2025年4月2日,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如约而至。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发布年度主题——"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庄严承诺。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孤独症等残疾人群体的关爱之情,引发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什么是孤独症?


2024年《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本质是神经系统的"差异化发育",就像有人天生左撇子,他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存在显著差异:

◉杏仁核体积较常人大15%-20%(影响情绪识别)

◉镜像神经元活跃度降低40%(导致模仿困难)

◉视觉皮层信息处理速度快3倍(引发感官过载)


三大认知误区:


1. "父母冷漠导致孩子自闭" → ✅ 1970年代已推翻"冰箱母亲"理论;


2. "天才特质" →  仅约10%存在特殊才能;


3.❌ "成年就会自愈" → ✅ 需要终身支持。

          





二、医学前沿: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最新研究发现孤独症

◉与100多个基因位点相关,遗传度达74-93%

◉孕期感染、空气污染可能增加风险

◉肠道菌群与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遗传变异、孕期环境、大脑结构差异等,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干预黄金期

0-6岁大脑可塑性最强,美国CDC研究显示,早期干预可使60%儿童显著改善社交能力。






三、如何发现孩子的孤独症迹象?


早期预警标志(18-24个月)

◉对视时间短于2秒

◉对名字反应迟钝

◉不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

◉语言发育明显滞后


成长阶段特征

◉学龄期:难以理解玩笑/隐喻

◉青春期:感官敏感(如无法忍受衣物标签)

◉成年期:就业社交双重困境






四、温暖处方: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照亮


科学干预体系

1.应用行为分析(ABA)

2.地板时光疗法

3.社交故事训练

4.音乐/艺术治疗


社会支持网络

◉深圳率先实行"康复补贴"政策

◉北京"星星咖啡屋"提供就业岗位

◉杭州地铁设立"静音车厢"









五、我们可以做的9件小事


1.遇到行为异常的孩子时,给家长一个理解的微笑;

2.不随意投喂特殊儿童(可能引发过敏);

3.社区活动中主动预留参与席位;

4.企业HR了解"就业辅导员"支持模式;

5.转发科普内容时加上#认识孤独症 话题;

6.尊重"辅助沟通设备"使用者;

7.不强迫孩子进行社交互动;

8.支持融合教育公益项目;

9.记住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当我们用"赋能"替代"救助",意味着全社会正在开启新的认知维度:从基础帮扶到全生涯支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每个星星的孩子都该拥有绽放自我的舞台。当理解化作行动,当包容成为日常,当我们拆除偏见的围墙,搭建理解的桥梁,那些闪烁的星星终将连成璀璨的银河。




GSCDC


健康科普


撰稿:麻雅洁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